高雄捷運春節後將通車,但票價卻仍有爭議,導致至今仍未定案。問題的爭議點在於,高捷公司預定的票價是20元三公里,與台北捷運的20元五公里比較下明顯較貴。

  目前一般民意與市政府方面均認為高雄捷運的票價應該要與台北捷運一樣,不該有差別,這樣才是平等對待高雄市民。

  但高捷公司則認為,他們是民間投資,不比台北捷運由政府投資興建,若照台北捷運的票價,那麼高捷公司會有營運成本上的壓力。換句話說就是會虧本。

  高雄捷運的成本多少,換算成票價又該是多少,自有一套計算方式,一般人不會知道,即使知道恐怕也搞不清楚。但高雄捷運即使成本跟台北捷運相同,票價也不該與台北捷運一樣,如果硬要與台北捷運一樣,那麼產生虧損幾乎是肯定的事。為什麼呢?

  首先,台北都會區的人口本就遠多於高雄都會區。台北縣市加起來至少六百萬人,扣掉沒有捷運及離得太遠捷運利用率很低的地區人口,估計至少有五百萬人口有較大的機會使用台北捷運。而高雄縣市加起來不過兩百五十萬,一樣扣掉沒捷運與捷運使用率偏低的地區人口,大概就只剩下一百五十萬,說不定還更少。單就捷運使用率可能比較高的人口數來比,高雄先天上就不到台北的1/3,也就是說,可能的營收就只有台北的1/3,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更是雪上加霜。大台北地區的大眾運輸系統相當完善(至少是台灣地區最完善的),也因此養成了眾多使用者。無論是捷運轉公車或是公車轉捷運,已經是大台北地區的主要運輸方式。但這點卻是高雄地區民眾嚴重缺乏的一個習慣。高雄地區的民眾比較習慣私人載具如汽車、機車等等,公車這類大眾運輸工具因為班次較不密集,路線也不及台北那般綿密,因此除了學生與老人外,上班族或其他人士的使用率向來不高。這會讓高捷的營運壓力更大,因為大家都比較沒有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的習慣,因此就算使用人口與大台北地區相同,因使用率低於台北之故,所以營收也肯定會更少,這對高雄捷運來說更是個大問題。因為要養成使用習慣需要時間,然而這段時間內很可能都必須賠錢苦撐,但高雄捷運有多少本錢來撐到民眾養成習慣?

  第三個問題大家應該就比較清楚了。台北捷運目前每日一百萬人次的運量,是由好幾條路線共同撐起來的,而且特色是,路線越多,所帶進來的使用人次也就越多。這表示如果只是單一路線時,往往因為所能服務的地區範圍不夠大,導致使用人次不夠多。而高雄捷運初期只有一條路線營運,這就跟當初台北捷運營運初期一樣,使用人次也不可能很高,一定要等未來的路線一一完成後,相互帶動運量才會慢慢升高。因此,高雄捷運是否能撐到未來路線網佈好產生盈餘,老實說我並不看好。

  基於上面三個原因,我很能理解為何高捷公司不得不將票價定得比台北捷運高,因為這真的是不得已的事。但我也能體會同樣都是捷運,為什麼高雄人就要花比台北人更多錢來搭乘的這種基於不平等而產生的憤慨。雙方各有角度,也各自有理,那該怎麼辦?

  其實這就該回到大眾運輸的角度來看了。既然是大眾運輸,肩負著的就是服務大眾的責任,也因此大眾運輸並不能與一般的營利事業來相提並論。固然不能讓經營大眾運輸的公司虧本,但同樣的大眾運輸公司也不能惟利是圖,不顧民眾權益。

  在這個觀念下,我認為高雄捷運的票價該與台北捷運一致,但其中所可能產生的虧損,則該由公部門負責補貼。這就有些像是補貼偏遠地區客運班次行駛產生的虧損一樣,為了顧及民眾利益,必須由公部門出面處理。換句話說,高雄市政府必須想辦法找到財源來補貼,否則只是要求高捷公司票價必須與台北捷運一樣,雖然顧及了公平這一面,卻完全不顧及營運上的虧損,最後也只會弄得兩敗俱傷,高捷公司最後撐不住時,民眾也沒捷運可以搭乘了。

  至於為什麼當初規劃時竟然沒事先規劃好這部份,這已經是另一個問題,這邊就不討論了。只能說,整個規劃案過分樂觀,導致現在想補洞的時候才發現問題重重。未來高雄捷運如果想要一直營運下去,恐怕要花掉政府不知道多少納稅人的血汗錢去補這個無底錢坑了。


新聞參考:高捷票價3公里20元挨轟 市府傾向南北一致


本文圖片取自高雄市招商e月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