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提到金庸的短篇人物個性比較簡單不複雜,但這其實是相對於長篇來說,而不是短篇裡的人物個性扁平不立體。比方說吧,血刀老祖與花鐵幹這兩個人,其實出場的時間並不太多,但這兩個人物的個性描寫就相當有特色。如果讓庸手來寫,血刀老祖這個大反派大概就會被寫成六親不認,不但是對手,連對待自己的徒弟應該也不會有好臉色好待遇,但金庸當然不會用這種庸手的寫法。

  狄雲與血刀老祖相遇且遭敵人追逐那一段,我們可以看到血刀老祖對敵人雖然心狠手辣,但對於得他喜愛的弟子其實他相當愛護。雖然狄雲當時對他的好心並不盡然都是真心,但血刀老祖愛護他倒是頗為真心的,雖然後來性命交關時也有過要犧牲掉狄雲的想法,但這才更像真實的人性-再怎麼惡毒的人也總有善良的一面,縱然只出現在某些時間某些場合某些人身上。

  至於花鐵幹,他的心理轉折就更饒富趣味了。他本來是正派中高人「南四奇」的老二,但因在與血刀老祖的大戰中失手誤殺了結拜兄弟劉乘風,後又因為種種狀況導致他變得卑劣無恥陰險毒辣(詳見第七回落花流水)。一般人讀來會認為花鐵幹會這樣是因時因地的關係,但事實上金庸在此還是有暗筆的。如第258頁寫到:

  其實他為人雖然陰狠,但一生行俠仗義,並沒做過什麼奸惡之事,否則怎能和陸、劉、水三俠相交數十年,情若兄弟?只是今日一槍誤殺了義弟劉乘風,心神大受震盪,平生豪氣霎時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再受血刀老祖大加折辱之後,數十年來壓制在心底的種種卑鄙齷齪念頭,突然間都冒了出來,幾個時辰之間,竟如變了一個人一般。

  這一段明著寫花鐵幹原本是行俠仗義的大俠,不好的念頭都被壓制住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金庸透過曲筆,暗寫花鐵幹以前就不是什麼好人了。首先,「他為人雖然陰狠」這句開宗明義的總論,直接就點明了這個人的個性。一個陰狠的人要行俠仗義不是不可能,但老實說,很有限。甚至於在明著行俠仗義外,暗裡是不是真的沒做過任何奸惡之事,恐怕是金庸對這個人不肯明說的部份。另外在第251頁中寫到︰

  他是武林中的成名英雄,江西鷹爪鐵槍門一派的掌門,平時頤指氣使,說出來的話便是命令。

  「平時頤指氣使」這話很明顯地就可以看出花鐵幹個性霸道與愛掌權之處。雖然許多所謂的大俠個性上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像花鐵幹這樣會「頤指氣使」、「說出來的話就是命令」的人,他會願意行俠仗義,並不是真的為了行善,而是為了其他事物例如地位權勢名聲財富等等。我們從金庸其他小說中可以看到,金庸對於大俠的描寫向來都是不在意地位權勢名聲財富的(如郭靖、 洪七公),如花鐵幹這般在意這些,很明顯的「大俠」只是他用來獲取他想要的這些事物的工具而已。此外還有一段更能夠說明花鐵幹這方面的個性。第223頁中的一段:

  (花鐵幹)知道兩人(按:指血刀老祖與劉乘風)鬥到酣處,已迫得以內力相拼,尋思:「這血刀惡僧如此兇猛,劉賢弟未必能佔上風,我不上前夾擊,更待何時?雖然以我在武林中的聲望名位,實不願落個聯手攻孤之名。但中原群豪大舉追趕血刀二惡僧,早已鬧得沸沸揚揚,天下皆聞,若得能親手誅了血刀僧,聲名之隆,定可掩過『以二敵一』的不利。」當即轉身,逕向峭壁背後飛奔而去。

  這一段描述了花鐵幹內心的思緒,很明顯看得出花鐵幹是怎樣的人。他在意的並不是劉乘風的安危,而是能不能佔上風殺掉血刀僧。他不願意以二敵一也不是出於豪俠之氣,而只是怕被人指點,有礙名聲。最後他願意這樣做,也不是基於怕劉乘風有個什麼三長兩短,而是因為殺了血刀僧可以讓他更出名。

  所以花鐵幹真的把種種卑鄙齷齪的念頭都壓制在心底嗎?當然不是。他只是披著行俠仗義的外衣,去得到他想要的名聲地位與權勢罷了。而在三個結義兄弟死傷殆盡後,他為了保命,加上反正也不再需要假惺惺了,因此便「很自在」地顯露出真面目來(而且出谷後作假的本事更加揮灑自如。見第286頁)。反正只要保住命並殺掉血刀老祖後,狄雲與水笙算得什麼,等到可以出雪谷時,殺了就是。這樣他還可以獨佔殺死血刀二惡僧的功勞,未來中原群豪豈有不奉他為尊之理?(見第264、286頁)

  由此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雖然是短篇,金庸在描寫人物個性上其實並沒有「放棄」,他一如長篇的寫法,讓人物的個性儘量豐富起來。只是限於篇幅,這樣的豐富性沒辦法延展開來,所以就被認為味道不夠。若以花鐵幹這個角色來看,如果連城訣寫成長篇,那麼這樣的人物必然可以寫得更加鮮明有力,絕對會是金庸角色中受人重視的一員,而不會落得提起「花鐵幹」這個名字卻沒多少人有印象這步田地。


註:本文以遠流平裝(未改寫)版三版十一刷(2002/7/16)為文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