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英九先生當選總統後,台灣就瀰漫著一股經濟「馬上」就會變好的期待。結果等到馬總統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漲油價,繼而股市也欲振乏力,不漲反跌至與總統選舉前差不多的點數,讓許多期望甚深的民眾不禁大嘆「馬上漲價」及「馬上慘跌」。

  當然,當初馬團隊在競選時不斷地以經濟為主要議題,讓民眾對於馬政府上任後的經濟政策特別關心與注目,因此也會以經濟表現來作為主要檢視項目。這一點是馬政府不能也不可能逃避的,特別是「我們準備好了」這種選舉語言更是讓所有民眾寄以厚望,希望馬上可以看到成績,特別是在經濟方面。所以上任不到一個月就得面對因為油價漲、股價跌引發的民怨,說得狠一點,因為只顧著畫大餅,卻沒顧及到國內外的各種現實狀況,這根本就是競選的馬團隊咎由自取,馬政府就算是啞巴吃黃連也沒得推托,必須全部承擔下來。

  話雖如此,民眾自己也得負責。倒不是說選了馬英九先生當總統活該死好,而是說,台灣選了這麼多次選舉了,民眾對於選舉語言應該也可以分辨得出一二了,該搞得清楚什麼話可以信,什麼話聽聽就好才對,但顯然民眾還是分辨不出來,才會發生「馬上失望」這樣的事。

  這怎麼說呢?我們都知道,醫治一個生了重病的人,是不能下重藥的,因為病人體力已弱正氣已虛,重藥反而可能送了病人性命。必須以緩藥治之,同時培養病人的正氣與體力,待病人病根漸除,體力正氣也都漸漸恢復,方可下重一點的藥以求速清病根。

  同理,想讓台灣經濟變好,不管是什麼比較有效的藥方,都不可能立刻見效,總是得讓藥效慢慢發揮,經濟才有可能逐漸變好。任何一劑經濟速效藥,就像坊間許多標榜兩星期就可以減掉多少公斤的減肥藥一樣,不是假藥不然就是會對身體造成損害一樣,對台灣的經濟都不是什麼好事。

  所以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有很多人真的就相信當初馬團隊的選舉語言。本來嘛,可能很多人不太懂經濟這方面的東西,這也就算了,但為什麼很多有投資股票、基金之類的人也會相信這樣的選舉語言,我就真的無法理解。照道理說,既然會去投資股市之類的,應該對整體經濟狀況有一定的了解才對,那就該知道要搞好經濟根本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半載內就看到成績,也該清楚一國的經濟體質在調整時幾乎都會是先苦後樂、先虧後賺、先跌後漲的。那為什麼還會這樣不理性的期望心理,認為馬上經濟就會立刻好?這根本就像是期望一間店一開張就有盈餘一樣,怎麼可能呢?要知道即使以7-11現今一年可以賺上淨利數十億,但可也是虧了七年(註)才開始賺錢的啊!

  另一點就是,當初馬團隊的競選經濟藍圖裡完全忽略了世界經濟環境的惡化(美國次貸風暴至今影響未了,石油與原物料、糧食價格高漲),僅以開放與中國貿易、旅遊等等措施來做為台灣經濟成長的動力來源。這點並非不對不可以,但太過樂觀。除了這並不能立即看到成果外,也無法抵消世界經濟環境惡化的影響,因為這根本就是兩回事。所以為什麼大家可以這麼不理性地接受馬團隊的藍圖,而不仔細思考可行性有多少,可信度又有多少,然後才在「馬上」了之後,大發感嘆甚至破口大罵?

  難道真的是因為經濟狀況不好,所以大家寧願相信「有夢最美」這種鬼話,然後就放棄理性思考了嗎?如果真的是,那我只能說,台灣人民對政治人物的政見、政策真的還沒有理性思考能力,還是很容易就被一些華麗或是感性、煽動人心的話給牽著走,而不認真(或根本不願)去思考該不該相信或是該相信多少。

  這次的「馬上」風波,除了馬政府說了大話活該被罵之外,也讓我看清了台灣人民其實離理性思考還遠得很。如果台灣人民還是這樣用非理性思考來看事情-特別是政治類的事,那麼不要說「馬上」,誰上都不會有什麼差別的。


註:感謝饅頭老爹提供正確資料,請見本篇第一則留言。


本文圖片取自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