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下得似乎不太衛生乾淨,不過這真的是我的感覺,所以請大家別太在意我把大便當標題,說不定看完我這篇後,你也會這麼覺得哩!

  開始正題吧。

  其實我沒正式讀過80/20法則,但我大致上翻過,知道這個法則在講什麼。我會想寫這篇,其實是看到去年1029期商業周刊裡商周書摘介紹的「槓桿閱讀術」(作者本田直之)之故。這本書是在介紹你該怎樣閱讀,才能用最少的時間得到最大的閱讀效益,其中就運用了80/20法則,甚至說這個法則是這本書的基礎也不為過。

  這個法則如果用來「描述事實」,其實並沒有不對的地方。比方說,這個法則原先是由義大利學者Pareto Principle提出的,他描述的是「20%的義大利國民創造全義大利80%的財富」,只要這是事實,那就是對的。問題在於本書的作者認為這個法則「適用於所有的事情上」,特別是他不只拿來敘述事實,而是拿來應用,這下就慘了。

  下面的粗體字是書摘裡的部份內容:

  例如,某個公司有一百名員工。分析他們的工作狀況後,其中真正優秀的竟只有一百人當中的二十人。這二十人創造公司營業額的八成。又例如,假如某家店的收入是一百,那麼,其收入的80%來自於20%(佔全部顧客的比率)顧客的消費。

  適用於「80/20法則」的不只這些。舉例來說,做某件事時,把這件事做要花的時間裡,以20%的時間就能夠得到80%的成果。

  在讀書上,也適用這個法則。換句話說,把讀書視為投資來看,你從書本裡得到的回報,只要靠20%的內容就可獲得。所以,一本書就算沒從頭到尾全部讀完,但只要讀區區的20%,就大致了解這本書作者真正想主張的東西。


  看起來好像頭頭是道,但其中問題可多著了,讓我慢慢拆解這些看不見的問題吧。

  首先,80/20這個比例是怎麼定的,是不是所有例子都這樣?當然不可能啊。不過,這只算較小的技術性問題,只要體會原意是想表達較少的人創造較多的財富(義大利的例子)即可。

  此外,以這本書作者的觀念來說,顯然他認為80/20法則是要拿來應用的,而不只是「敘述事實」。因此他將這個法則套用在閱讀上,認為不必認真將全書看完,只要讀20%就可以懂這本書要說什麼。

  讓我吐血大怒的,就是這個觀念。我不知道閱讀到底能不能算一種投資,因為對我來說,有許多書都不是用來「投資」的,閱讀對我來說是種興趣與樂趣,我並沒打算也無意願把閱讀變成一種交易-一種我花時間閱讀後就一定要得到更多的錢(或權、地位,抑或讓自己變得更「好」等等)的這種交易。

  我不解的是,感覺上這位作者好像除了商業類的書外,其他類型的書似乎都視而不見也不讀的樣子。他提倡的閱讀法,用在這類的書大致上還算得合用,因為這些書很多時候都是用一個主題去延伸出其他小枝節,或是用子題來拱出主題,這樣的書當然可以如作者說的不必從頭到尾細讀,只挑重點讀,不重要的跳過就好,反正這類書的內容本來就是一堆廢話,多看真的是浪費時間。但,其他類型的書也能這樣讀?拜託,別鬧了!

  例如紅樓夢好了。你要不要讀紅樓夢時只挑重點讀,然後讀了20%後真的以為自己讀懂80%?請問紅樓夢的重點在哪?只讀20%後,你真的就可以知道賈府明明才蓋了大觀園,卻為什麼衰敗的這麼快?你真的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元妃省親時,為什麼與賈母、王夫人等對泣難言?

  又例如,中藥學的書,是不是可以只讀20%的藥材,就可以治80%的疾病?那剩下20%的病就不管了嗎?要是病人對某種藥材沒反應甚至有不良反應時,是不是因為別的藥材不在讀過的20%內,所以就不管了?

  真是莫名其妙。

  很多知識都不能這樣閱讀,因為這不是只讀20%就可以全部理解的,而不能全部理解時,產生的誤解或錯誤往往會有很嚴重的後果,特別是該作者還認為懂了80%就夠了,這更是誤人子弟。要知道若曉得自己懂的有所不足時還會願意聽別人正確的意見,但要是自己認為我都差不多懂了時,反而容易聽不進正確的建議,還很可能反過來以為自己錯誤的見解是對的,那就真是場災難了!

  我對作者把閱讀都當成投資,只想用最少的成本得到最高效益的觀念,真的很不以為然。閱讀不同類型的書,能獲得的不管是有形的財富或是無形的觀念,甚至只是種娛樂,這些都是很好的事,並不是非得要硬逼人連單純的閱讀樂趣都放棄,只汲汲於「我要以最高效益來獲得更多」的這種想法。當真這樣想,恐怕只會損失更多,而不會真的都是賺到。

  這部份就是拿80/20法則來應用所造成的問題了。先拿作者自己舉的例子說好了。

  前面摘錄的書摘中,該作者自己提到員工與營收、收入與顧客的兩個例子,這兩個例子如果也應用該作者觀念的話,那就是說,公司只要重視那20%的員工就好,因為80%的營收是他們創造的,其他80%的員工大可不重視。但這對嗎?很多公司的營收都是靠業務部門在外奮鬥當然沒錯,但其他部門就都沒貢獻?薪資是誰算的?公司雜務是誰處理的?提供業務部門電腦、網路使用的,又是哪個部門?業務部門收錢回來,誰來處理?這許多「沒有營業額」的員工,是不是都可以不重視,甚至裁撤掉?若真的不要這80%的員工了,那剩下原來20%的員工,豈不是又出現新的80%是低營收貢獻度的員工,是不是又要再裁一次員?這樣下去不就變成永無止盡的裁員迴圈,然後就是整間公司裁到沒員工了?

  收入與顧客也是個極不適合的例子。這個例子難道是鼓吹店家只要重視20%的高貢獻度顧客就好,其他80%的低貢獻顧客就可以不必在意了?果真如此,這些80%的顧客怎麼可能有機會變成20%的高貢獻顧客?如果你第一次走進某間店,就因為你不是常客或VIP所以店員對你的態度要理不理的,你下次還願意再光臨嗎?機會恐怕不高了吧!然後問題就跟上個例子一樣,這80%的低貢獻顧客慢慢不再光臨後,是不是原本20%的高貢獻顧客中部份的人就變成新的80%低貢獻顧客?然後是不是又變成一樣的迴圈,最後顧客就跑光光,啥收入都沒了?

  所以80/20法則真的只適合拿來敘述事情,不能拿來應用。看看上面這兩個例子,若真的以該作者凡事都用這種「以最低成本得到最高效益」的投資法來做,肯定世界會大亂。要知道,有太多人事物不是用投資報酬率可以衡量判斷的,投資報酬率只是表面上好看罷了,如果只用這種方法來為人處事,那麼肯定只會賺到面子虧裡子,到頭來損失的只會更多!

  為什麼我會說80/20法則根本就是大便,就是這個意思。這個法則就像敘述在地球上大部分的地方太陽升於東而沒於西,或是敘述大部分的人類通常睡眠時間約6-8小時一樣,就只是種敘述方式。但這種法則要拿來「應用」?我看還是算了吧。

  嗯?你說我沒完整理解80/20法則的意思?這你不能怪我啊,我也只是應用這種閱讀法,讀到我認為的重點而已。反正該作者自己都說了,80%的內容都不重要,我幹嘛花時間去讀那些?要是真的有錯,那你快去找原作者抱怨吧!(茶)


註:該書中文版首版的封面上有著一行字:「一日讀通一本商業書」,不知道這行字是原版就有的還是中文版加上的。不過現在市面上看到的封面似乎改過版了,沒有那行字,改成「閱讀是一種投資,多讀商業書,百倍回報垂手可得」了。這也無妨,因為該作者自己在內文中說了「適用於所有事情上」,因此我以內文為準,首版或現版封面那些字就當做是中文版的編輯人員沒讀通所以自己加上的吧。(似乎又是個80/20法則的反例)

本文圖片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