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石化預定地大城海埔地   經濟部近來一直在洗腦民眾石化業是台灣的經濟命脈,不斷宣揚自給率要夠(所謂的夠就是至少或超過100%)。經濟部在這部份不能算錯。台灣石化業產值2007年達到1.66兆新台幣,已成為台灣製造業產值排名之第二位(僅次於IC及半導體產業),當然是台灣經濟的命脈之一。至於自給率,依據能源局統計資料,2009年外銷與國內化工業用量相當,也就是說自給率不但超過100%,甚至到了200%的程度。

  可惜我查不到2009年確實的石化產品外銷數字。

  國光石化總經理曹明說,如果不蓋國光石化,到二○二五年國內生產的乙烯自給率會降到六成一,影響經濟發展。台灣內需市場不大,國光石化輕油裂解後衍生產品,也會外銷。

  這講到了三個重點:乙烯自給率會降到六成一、台灣內需市場不大、衍生產品也會外銷,這三個重點是有因果連帶關係的,讓我慢慢解釋。

  自給率會降到六成一,這個說法有很大的問題存在。倒不是說他算術有誤,而是這個數字的來源,是根據一個錯誤的經濟成長模式而來。對未來的經濟成長數據,基本上都是依照近期的產業成長,加上對未來的推測結合而成。近期的產業成長數字當然沒啥問題,但是對未來的推測,就很容易出現錯誤。推測未來一年時誤差往往已經不小,推測到十來年後,這個誤差只會更大,不會更小。

  其次,大部分這樣的推測,假設基礎都是「經濟成長可以無限制擴張」。這樣的假設如果在經濟起飛期,只要這段時期長一些,只要世界經濟沒有遇到亂流(如六十年代的石油危機、近期的金融危機),這樣的假設法是可以接受的。但,台灣的經濟成長早就已經到了起飛期的末端,近幾年來的經濟成長率就算排除金融危機的影響,早就遠低於七十、八十年代了,如果還樂觀地以為台灣的經濟可以無限制地成長下去,那真的不只是樂觀地過了份,甚至可以說是愚蠢到了家。

  這其實就是因為,台灣自己的內需市場不大,規模有限的關係。以台灣目前的人口成長來說,過不了多久,就要開始面臨人口不增反減的窘境,目前中小學不斷減班,甚至一些私立大學也開始面臨招收不到足額學生的問題,在在說明了台灣的消費人口數未來只會越來越少,不會變多。影響所及,原本內需市場就沒很大了,這下還從根本的人口基數開始縮減,即使設法使人民增加消費力來彌補,頂多也只能勉強維持住內需市場需求不要減少,想要增加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其實這點,早在台灣的經濟成長模式裡,就很明顯地可以看到:台灣的經濟成長向來不是依靠內需市場,而是外銷市場。昔日中小企業拼外銷的時期,台灣的貧富差距不及現在大,民眾的消費力與經濟成長是呈明顯正比的,內需市場這時候還能有所成長。但時至今日,台灣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經濟成長所賺的錢已經漸漸都轉移到財團,一般民眾的消費力逐漸與經濟成長脫節,早使得內需市場的規模很難再繼續擴大了。

  既然內需市場就這麼點大,想賺錢、產品又能外銷的廠商當然要努力地進攻外銷市場,這無可厚非。所以我們重新檢視石化產業:台灣的石化產業,真的只是內需型產業嗎?石化產業有一半的產品都是外銷,而且越近期的外銷比例就越高,很明顯的,這當然已經是外銷型產業。也就是說,滿足國內需求已經不是重點,因為產量供給內銷市場早已綽綽有餘,「衍生產品也會外銷」才是最重要的。

  衍生產品也會外銷。八輕為什麼非蓋不可?這才是經濟部、國光石化(及投資的股東們)不能說的祕密,滿足國內需求只是個幌子罷了。誰需要石化工業,難道還不知道嗎?


註:台灣幾乎不產石油,超過99%的能源都是依賴進口,只要石油產國不賣石油給台灣的話或台灣被敵國截斷對外運輸的話,就算全島都蓋滿八輕,自給率一樣是零。如果台灣許多種糧食的自給率都可以低於100%甚至50%,我不懂為什麼唯獨石化產業的自給率非得100%不可。沒吃的馬上可以餓死一堆人,沒石化產品頂多讓生活水準倒退數十年而已。這分明只是藉口罷了。

參考報導與文章:
環團:台灣淪為中國離島工業區
石化業適度規模 嚴格管理
石化業分析與展望
用我們的錢 豢養石化巨獸


圖片取自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