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寫給有心學攝影的入門新手當參考用的,僅能提供一點自己的心得當建議,想成為專家高手的話,本篇對你而言應該是太簡單了,還請另尋高明為是。

  首先說明,我不是攝影專家高手,更不是器材控,所以只能給一些最基本的建議,無法回答進階的技術問題(例如怎麼搖黑卡)或怎麼選購器材。我只是個愛亂拍的人,連業餘都談不上,只能提供亂拍了這幾年後的一點小小心得給剛入門的初學者當意見,若有謬誤之處,還請不吝指教。

  一開始是器材的部分。很多新手似乎對器材有種迷思,似乎只要買好的單眼相機,自然就可以拍出好照片,這並不是正確的想法。當然好的相機可以讓人拍出畫質好的照片,同時好的相機提供的功能也會比消費機型提供的多,但這並不是決定能不能拍出好照片的關鍵因素,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你自己,而不是器材。

  但我們就不管器材了嗎?倒也不是這麼說,畢竟同樣的技術下,有一台比較好的相機,當然可以拍出看起來比較好的照片。可是新手該怎麼挑相機?

  首先,除非你真的對攝影有十二萬分的熱忱,知道自己不會半途而廢,否則不建議一開始就買單眼相機。想學攝影的人往往是這樣的:看別人拍出好看的照片似乎很有趣也很簡單,但實際操作過後,才發現要隨便拍是不難,但要拍出好看的照片,似乎沒想像中容易,於是就打退堂鼓,打算隨便拍拍就好,不想那麼認真攝影了。所以我建議如果是新手,先別急著一開始就買單眼相機,畢竟單眼相機也不便宜,如果拍沒幾下就放棄,相機的折舊也滿快的,即使轉手賣掉損失也不小,沒必要冒這種險。

  另一個建議別一開始就買單眼相機的理由是,如果你真的是新手,對於攝影沒有概念,那麼還不如先以普通的消費機型來練習一下技術並建立基本的攝影觀念,這時候你慢慢會知道你想要表達怎樣的感覺,需要怎樣的機器來配合,等比較熟悉了後,再往更好的機器邁進會比較好。要知道眾家單眼相機特色各有不同,連不同鏡頭拍起來的感覺也不一樣,如果你完全沒有一些基本知識,恐怕會迷失在機海鏡海裡,等以後發現買到不適合你的器材....別忘了單眼相機、鏡頭都在比貴的,後悔時想再回頭已是百年身了啊!

  所以,不太建議一開始就買單眼相機。若擔心消費機型功能太少,那可以考慮高階消費機型,這類相機功能已經很接近低階單眼相機所提供的了,操作方式與界面也比較像單眼相機,成像品質雖比不上單眼相機,但比起中低階消費機型來當然好多了,價格也不算高貴,拿來練習技術並且熟悉單眼相機的操作邏輯會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確定你對攝影真的具備能持續下去的熱情,所以想直接買單眼相機,這當然也無不可。但必須提醒一點:單眼相機是個黑洞、無底深坑,會把你的金錢、時間都吸光光,在踏進去前請務必衡量自己的能力、條件與意願,慎重思考後再決定喔!要知道這一步踏進去....一步江湖無盡期啊! XD

  然後提一下怎麼拍出一張「比較好看」的照片。這裡指的比較好看,當然不是指「到此一遊」,裝可愛比個YA!的這種照片,而是會讓人感到好看、感動甚至震撼的照片,這可不是對準、按快門就可以的(少數照片例外啦)。就讓我簡單講一下吧。

  攝影的藝術思惟跟國畫頗像的,都是屬於「減法」的藝術。所以,一般都會建議我們不要在一張照片裡面塞太多、太雜亂的東西,因為會讓畫面失去重點,觀者會不知道你到底想透過畫面說什麼。因此自己要先想清楚想透過畫面表達什麼:孤寂?歡樂?相愛?忙碌?或其他?想清楚後,把不需要的物件捨去,留下想要的部份,這是最根本的一點。如果不知道畫面的重點是什麼,不知道自己想透過照片說些什麼,那麼後續構圖之類的技術部份就失去了靈魂,拍出來的照片就沒有生命,而只是單純的炫示技術。這樣的照片就顯得太過匠氣,很多人都拍得出,一點都不稀奇了啊。(這樣的要求會不會太高了....我自己都不見得能達到啊! XD )

  決定好你想表達什麼後,才進入技術階段,這時要注意的就是攝影技術層面的三個基本重點:光影、景深及構圖。這三點要認真講解起來可以寫本書了,這裡就簡單講一下就好。

  光與影,是決定一張照片「溫度」及「立體度」很關鍵的要件。立體度比較好理解,這就有點像是一個人(或物品)正面對著鏡頭拍時,會覺得這個人扁扁的,但如果側拍的話,這個人的厚度就出來了。但什麼是照片的溫度?光是有色溫的,而這種色溫會讓光的顏色不太一樣,比方說中午拍的時候,光是偏白的,傍晚拍的時候就會偏黃甚至偏紅,於是在中午偏白光時拍的照片溫度比較低比較冷,傍晚拍的照片就暖和些,這種差異會讓照片的感覺完全不同。至於影的部份,當然是要有光才有影,而許多時候光與影是互相配合的,如果照片只有白茫茫一片光照下來,會感到很單調,若能適當利用影子,會讓畫面生動許多而且更具立體感,有時候也可以用影子來製造某些氛圍,有些例子裡甚至是以影子來做為主角,所以善於利用光影,會是拍好照片的第一個技術要求。

  第二個技術方面的要求是善於利用景深。怎麼調整景深這邊就不多說了,要說的是景深造成的影響。我們常看到一些照片在人或物件上是清楚的,但背景有些模糊或很模糊,有的甚至出現圓形或六角光點,這就是景深所造成的效果。景深通常是用來強調主題或是製造某種氣氛的,所以一般比較常用在有個明顯主題物件的時候,尤其是近拍時,景深比較淺往往會有很不錯的效果。若是拍大片的風景照或一般的人像照時,就不太需要調成景深淺的方式來拍,但這當然還是視攝影者自己的構思而定啦。

  第三個技術要求是構圖。構圖是有原則的,基本上依照原則去構圖,拍出來的照片多半都不太會出錯,而最基本的構圖方式就是井字構圖法。把畫面直橫各用兩條線做三等分,這樣就會出現個井字,我們在拍照時,可以把主題放在任一條線上或是任一個交點上,這是人類視線會比較注意到的位置,放在這邊會比較吸引目光,畫面也會因此而比較有變化。當然這只是最基本的一種構圖法,事實上構圖法還有很多原則方式,沒辦法一一說明,真有興趣的話,建議去找專門介紹構圖法的書籍來看會比較好(註)。

  以上是三個技術層面的要求。當然啦,對焦要對好,曝光要正確,拍的時候手不要晃,這是基本中的基本了,應該不必多說。此外,當技術到達一定程度後,接下來要培養的就是難度很高的「攝影眼」了。

  我是不清楚別人怎麼定義「攝影眼」這種東西,對我來說這是一種「一眼看出物件有什麼值得拍攝及該如何表達自己想說什麼」的能力。我們常可以看到有許多照片拍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一點都不稀奇,但這些攝影家就是有辦法在大家都習慣忽略之處拍出好看的照片來,這就是有沒有「攝影眼」的不同。而攝影眼的培養除了後天的技術鍛鍊與經常攝影練習外,最重要的是攝影者對環境周遭的觀察以及對生活的想法、對生命的關懷。這些都是非常個人的,每個攝影家都因為這些不同而拍出各種風格意境互異的照片來。想培養出「攝影眼」的話,同時透過下列三種方法,會比較容易獲得。一﹑不斷的攝影練習。這是為了訓練技術,並且在練習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二﹑多參考別人的作品,去思考為什麼他要這麼拍,這張作品想表達什麼。這樣可以吸收別人的長處,並了解自己有什麼不足之處。三﹑多接觸攝影以外的東西,如文學、電影等等,培養出自己獨特的想法、觀念,個人風格就是靠這些建立起來的,照片也是靠這些看起來不相干的事物而活起來的。

  「攝影眼」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張照片要有生命,靠的就是攝影眼所賦予照片的靈魂。一旦當你慢慢培養出攝影眼之後,你就能比較隨心所欲地拍出你想要的照片,而不再被那些構圖之類的死板原則給限制住,不會只是照本宣科。但這不是說你一開始就可以亂拍,想要跑步得先學會走路,不然只會跌得滿頭包而已。

  這些是小弟的一些心得,都是觀念方面的,技術、器材方面的我就無能為力了,畢竟目前我自己用的也只是FUJI HS10而已,連單眼相機都不是,當然就不敢亂說囉。給新手的簡單建議大致上就是這樣,希望對攝影感興趣的人能有一些幫助。這篇就不附圖了,別人的照片不方便用,自己的照片好像還不到可以拿出來當教學用的程度,只好抱歉囉。



註:我自己是拜讀山口高志的《構圖決定一切!高水準攝影完全攻略》來學習構圖原則,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書籍也都有介紹如何構圖的方式,書店找看看吧,這類書籍很多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